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小企业系统紧扣“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围绕省市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指示精神为指引,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不断探索创新,奋力拼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势头,积极因素增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基本稳健,稳住了经济大盘。
2022年底,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11亿元,同比增加11.06%;完成工业产值270.68亿元,同比增长9.57%;上交税金17.14亿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利润总额19.27亿元,同比增长6.29%。全市共孵化创办小微企业13084家,占年度任务的130.84%。总体来看,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推进有力。“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双创”基地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股份制改造等重点工作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推进有力。2022年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48家(其中:“小升规”企业134家;新投产达规企业14家),退库23家,净增125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净增数量全省第二。
二是“双创”基地建设全省领先。在加强过程培育、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服务功能和孵化水平,推荐6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申报省级“双创”基地;推荐1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国家级“双创”基地4个、省级26个、市级57个,“双创”基地数量全省第二。
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新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8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省第三。
四是股份制改造进展有序。通过省小企业局审核认定的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企业58家,排名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企业252家,股改数量全省第二。5月份,山西大禹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我省2022年上市“第一股”,也是我市第一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我省第二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
五是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在实现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在各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平台建设水平,新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