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科技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9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25 10:15

尊敬的肖爱国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运城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运城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在建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当前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相吻合,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产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最优生态,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保障人才

  (一)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修订完善《运城市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积极为广大产业科技人才赋权减负松绑,有序推进由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构成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出台《运城市科技副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上科技人才政策、制度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我市产业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二)贯彻落实人才政策。落实《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和《运城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从高新技术企业、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十个方面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2023年兑现科技创新券资金100万元,发放高素质人才、高层次人才津贴11.35万元。对技术工人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奖项、技能表彰奖项等给予物质激励,2023年“自然界中的矿物”“酣然入睡”“抗疫阵线联盟”等8个科普讲解、科普微视频获得省科普专项资金20.5万元;运城学院陈莉、山西佳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孔祥明等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企业技术创新奖1项。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集聚人才

  坚持发展导向和需求导向,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累计建设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7家(其中国家级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重点实验室4家、技术创新中心6家、中试基地4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2家、技术创新中心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98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91家,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产业科技人才。

  三、组织科研攻关用好人才

  (一)采取“项目+人才”模式,吸纳专家人才开展科学研究。2023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类16项、工业类18项、农业类16项、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类6项、基础研究类27项,共计83项,有力支持本土产业科技人才培养壮大。

  (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破除人才流动壁垒。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重大需求或重大问题为导向,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实施,用市场竞争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首批“揭榜挂帅”项目8项,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内外名校人才86人,其中博士31人,硕士35人,其中3个团队拥有院士专家背景,1个团队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个团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单位。

  四、深化省校合作培育人才

  持续深化产研融合,鼓励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实现高校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全面契合。2023年中磁科技、山西兆益生物、中车永济电机等37家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1所高校签约科技成果项目45项,投入资金4900余万元;山西高义钢铁、绿海农药、中州电气等企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围绕绿色低碳、混凝土外加剂、新能源智联等领域,建立了15家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不断推动高校科研人才与产业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实际难题。

  五、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人才

  (一)实施市级“科技副总”项目。聚焦“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和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瞄准企业用人需求“靶心”,面向全国引进一批一流科技人才和团队,推动开展原创型、引领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将人才“势能”转化为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动能”。2023年,先后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10名专家到我市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进一步填补企业在科研攻关、核心技术、经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二)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结合我市产业布局需要、企业发展实际、科技人才专业特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科技人才与岗位“深度契合”。联合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企业深挖岗位资源,精准有效开发岗位,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103人在企业担任科研助理,让广大青年人才逐步成长为产业科技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攻坚者”。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市政府产业科技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 责 人:李霖

  承 办 人:池福军

  联系电话:0359-8711206

 

  运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1日